言必稱AI的時代,已經來了,尤其是隨著sora等的震撼發(fā)布,以及Google、微軟和國內大廠等在AI研發(fā)、大模型等方面的日新月異。
就手機行業(yè)而言,在存量時代出貨量連年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如何刺激用戶換機,成了一道擺在所有手機廠商面前的共同命題。從三星到國內的一些手機廠商,實際上已先行一步打出了“AI手機”的新概念,甚至推出了所謂的AI手機新產品。
然而,縱觀當下的AI手機,到底有多大的“含AI量”?又是否是在蹭熱點以求短時間內贏得一些銷量的增長?從AI技術的智能程度、交互方式等維度來看,真正的AI手機應該從何做起,又應該怎樣進行“質的飛躍”才能對用戶講出值得換機的“新故事”?
一、AI手機看家菜:消除路人、繪畫擴圖、通話整理
到底什么是AI手機的“看家菜”?這個問題,事關所有目前智能手機用戶對未來AI手機的認知,也會影響到用戶對推出AI手機的廠商在AI技術上的能力是否足夠強大的自我判斷。
那么,當下國內外廠商推出的AI手機是以什么當做證明自家AI技術實力的“看家菜”的呢?要說今年AI手機的“始作俑者”,莫過于韓國的三星手機和谷歌(后者推出的AI手機型號為Pixel 8)。這里,以三星為例,其在今年1月下旬于美國加州圣荷西市召開年度旗艦新品發(fā)布會,推出了號稱是“全球首款人工智能(AI)智能手機”的Galaxy S24系列。
從三星對該AI手機新品的前期預熱到全球發(fā)布,及至后期的市場宣傳來看,三星都足夠賣力、廣告推廣帶來巨大聲量,可謂是對其宣稱的“全球首款AI手機”有著“迷之自信”的一種體現(xiàn)。
然而,就在類似三星“即圈即搜”功能實屬首創(chuàng)這樣的宣傳不斷見諸網絡等媒體的背后,透過此款AI手機全球發(fā)布會上的具體信息,卻能發(fā)現(xiàn)神秘面紗背后,所謂“全球首款AI手機”的“看家菜”功能,如AI即時同傳翻譯、AI整理筆記及“畫圈搜索”等,在技術上卻并非三星自研。
據財聯(lián)社報道,剛把“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一”位置拱手讓給蘋果的三星,跑到距離蘋果總部只有15分鐘車程的體育館內舉辦“AI手機”Galaxy S24系列發(fā)布會。整場發(fā)布會中,雖然三星管這一整套技術叫做Galaxy AI,但無處不在的谷歌元素,一次又一次提醒觀眾“Gemini來了”。
而根據谷歌、三星在今年1月18日發(fā)布的一則公告,S24系列將搭載“作為安卓14系統(tǒng)一部分”的Gemini Nano模型,另外谷歌將通過云服務向三星提供Gemini Pro和文生圖模型Imagen 2的AI服務。所以在發(fā)布會中看到的諸如語音轉寫、多語種翻譯鍵盤、錄音轉寫&概要整理功能,都來自于Gemini Pro;諸如摳圖、AI圖像編輯等功能則出自Imagen 2。
隨著三星這款AI手機來到中國市場,上述“AI看家菜”功能,則是深度集成百度文心大模型而實現(xiàn)的。相關報道顯示,百度智能云與中國三星達成合作,Galaxy AI通過集成文心大模型,帶來了“即圈即搜”等功能。而由于文心大模型擁有多項能力,因此還可為Galaxy AI 提供端側賦能的通話、翻譯功能,以及借助生成式 AI 帶來的智能摘要、排版等功能。
由此來看,即便是巨頭三星,在AI手機的初期探索階段,主打的一系列“看家菜”功能更多的并非自研,而是通過與谷歌、百度等公司的成熟大模型來實現(xiàn)的。
有意思的是,諸如此類的AI手機看家菜功能,“同質化”跡象也很明顯。
譬如,榮耀也和百度聯(lián)手,將文心大模型接入榮耀手機,將云上的文心大模型與榮耀平臺級端側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相結合。百度智能云事業(yè)群總裁沈抖對外表示,端側大模型更懂用戶意圖,云側大模型擅長處理復雜問題,滿足用戶深層次需求,端側、云側能力互補、相互結合。
實際上,早在去年,百度甚至還基于其大模型能力而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小度智能手機,雖然被定位為學習使用的手機。但不難預料的是,前有三星、后有榮耀,盡管各大手機廠商無不在訓練自家的大模型,卻面臨一個如何將AI手機的“看家菜”高效、快速打造成“AI功能全家桶”的時代命題。
畢竟,如社交平臺上屢屢有網友吐槽當前AI手機的各種功能,不過是蜻蜓點水,尚無法讓他們產生換機的沖動。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打造一部以自研為基礎、擁有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AI手機就成了擺在各大廠商面前的真正命題所在。
二、AI手機“新基建”:更強勁的芯片、內存、大模型
從行業(yè)進展來看,去年下半年至今,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大模型,可謂是誰都不愿意在AI手機這個時代趨勢上落伍掉隊。
其中,OPPO推出“安第斯大模型”、榮耀推出“魔法大模型”,有“藍廠”之稱的vivo甚至還將其“藍心大模型7B”進行了開源。此外,連二線品牌努比亞也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
然而,僅僅推出大模型,藉此實現(xiàn)一些諸如路人一鍵消除、通話錄音整理等功能,就是真正的AI手機嗎?顯然不是。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無論是OpenAI還是國內的大廠,其大模型的訓練和應用,都離不開算力設備的支撐。對于手機等AI移動終端而言,同樣需要更強大的芯片、更大的運行內存等硬件加持,才能讓大模型在手機上跑得順暢無阻。
對此,一些從當年“廠妹機”脫胎而來的廠商,則提出了要搭載強悍的硬件,勢必會提升手機的成本。因此,有些廠商給出了云端AI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用戶要實現(xiàn)一些AI功能,需要聯(lián)網才行。而若在移動場景下,單純依靠流量,怕是100GB左右的高檔位流量套餐也很難hold住AI功能的流量消耗。
而華為、小米,則得益于其全棧自研能力,正在探索軟硬件齊頭并進,從系統(tǒng)底層優(yōu)化開始,力求以端側為主,讓用戶在不聯(lián)網的情況下,也可以發(fā)揮大模型帶來的AI便利。
而以技術為立命之本的華為,實則從去年開始便在“AI手機”的布局上悄悄發(fā)力,其布局策略可能就是“軟硬雙推進”,基于從芯片到系統(tǒng)的全棧自研能力,其未來在AI手機牌桌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有意思的是,去年的年度演講中,雷軍也宣布了小米的新戰(zhàn)略:深耕底層技術、軟硬深度融合進行AI全面賦能。
具體到AI手機研發(fā)策略上,與華為類似,小米除了推出AI大模型外,也是從去年開始就秘密部署AI端側能力的實現(xiàn),重點實現(xiàn)輕量化和本地部署。
由此來看,更強勁的芯片、內存、大模型,三者共同構成了AI手機的“新基建”。只有三項能力融合發(fā)力,才可能讓大模型真正在手機端側實現(xiàn)更多的功能,并結合云端協(xié)同,構筑廠商在AI時代的護城河。
正如去年底的極客公園創(chuàng)新大會上,百度創(chuàng)始人李彥宏所言,“百模大戰(zhàn)”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在基礎模型之上要有千千萬萬,甚至數(shù)以百萬計AI原生應用,這個大模型它的價值才能被體現(xiàn)出來。我們一定要去卷AI的原生應用,要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了,你的模型才有價值。”
另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2024年將成為全球AI智能手機的關鍵開端。IDC則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上搭載AI功能的終端設備將超70%,AI終端占比將達55%。
但是,2024年已經馬上來到4月份,雖然像路人消除這樣的功能勉強撐起了一些手機廠商的AI“門面”,但真正具有差異化的、符合用戶對AI用戶預期的真正“王炸級”AI終端并未在國內市場看到。
而相對于sora對多個行業(yè)帶來的高強度的持續(xù)“震感”,未來哪家廠商能夠決勝千里,還要取決于軟硬件齊頭并進前提下,拋棄傳統(tǒng)的機海戰(zhàn)術時代的“迭代”和“微創(chuàng)新”頑疾,將視野和眼界放開,多看看全球大廠乃至OpenAI甚至更小微的初創(chuàng)公司,所推出的一些從形態(tài)到智能交互全面顛覆的AI終端“實驗品”,或許才能真把腦洞打開,進而帶來能講出新故事的真正AI終端。這種終端,甚至以后都不被叫做手機。
三、AI手機新故事:高階智能、交互機制、形態(tài)進化
當然,可以篤定的一點是,AI技術無疑將成為手機行業(yè)存量、同質化競爭、出貨量持續(xù)下滑以及消費者換機欲望明顯下降等困境的“救命稻草”,甚至有可能會顛覆手機行業(yè)的既有格局,本文所指代的AI手機也有可能會像“變形金剛”一樣,變成另一種形態(tài)上的AI終端。
對此,我們暫且可以結合目前國際上已經面世的一些致力于替代或減少用戶使用智能手機時間的新形態(tài)AI終端設備為案例,對AI手機(AI終端)到底應該講出什么新故事,進行分析判斷。
當下智能手機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推動下,可能的三個演變維度是,高階智能、交互機制以及形態(tài)上的進化。
礙于篇幅所限,這里僅以一個同時具備這三個維度的、也是頗有啟發(fā)價值的“AI終端新物種”為例,以期能給國內廠商有所啟迪。因為,盡管國內廠商也都在自家手機中“植入”了大模型,但基于ChatGPT開發(fā)出的AI終端,卻不啻于一場智能終端的創(chuàng)新革命,形成星星之火的潛在勢能。
這個新物種就是,去年11月,兩位前蘋果設計師成立的初創(chuàng)公司Humane推出的一款名為“AI Pin”(AI別針)的AI終端——直接像別針一樣吸附在衣服上的“微型手機”,通過內置OpenAI的GPT系列大模型,讓用戶不用手機、不用下載任何APP,就可以實現(xiàn)通話、錄音,乃至撰寫文稿、整理郵件、實時翻譯、識別食物并提供營養(yǎng)信息等。此外,還支持音樂流以及根據場景和環(huán)境挑選音樂,甚至具備“以AI為中心的攝影功能”。
更不同于當下智能手機的“新故事”是,在Humane的演示中,AI Pin通過內置的激光投影系統(tǒng),可以直接在用戶的手掌上顯示信息,因此開發(fā)者根本就沒有為這個AI終端添加屏幕。此外,基于該AI終端配置的深度傳感器,用戶只需借助手勢就能交互,例如提供相應的信息或者切換歌曲等。而只要用戶向不同的方向傾斜手掌,則可以突出顯示菜單的選項,合攏手掌又能自動返回主頁。
看到這里,你覺得這到底是一種AI終端新物種,還是AI手機的未來“新故事”呢?有媒體認為,AI Pin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種大語言模型(LLM)驅動的可穿戴搜索引擎。而Humane公司還打算為這款“AI別針”增加導航和購物等多個新功能。
你看,從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到商業(yè)變現(xiàn),僅僅貼附在衣服上的一個小終端,就能輕松get。試想,類似AI終端進一步進化下去并推廣到國內的話,留給手機行業(yè)講出AI手機新故事的時間還剩多少?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最令家長們頭大的問題大概就是給孩子輔導作業(yè)了吧,而包括學習機在內的一系列教育硬件產品的誕生,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問題,成為了孩子們在家庭場景中學習的好幫手。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教育智能硬件行業(yè)也實現(xiàn)了穩(wěn)定發(fā)展。而在教育硬件賽道,學習機這一品類格外受人關注。說起學習機,相信絕大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從最早
近日,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多人“AI換臉”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2億港元。一名香港公司的職員受邀參加總部首席財務官發(fā)起的“多人視頻會議”,按照對方要求將2億港元轉賬15次。據悉,在這起案件中,視頻會議中只有受害人是“真人”,其他均是“AI換臉”后的詐騙人員!如何識別視頻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經過了AI換臉?
Sora是個什么東東?Sora,讀音叫索拉,你也可以叫它索拉。這個Sora是目前可以說世界第一的美國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公司Openai四天前(2024年2月16日)發(fā)布的文本生成視頻的大模型,目前未對外開放,還在內測階段。對了,它還有一個同樣非常出名的,2022年11月30日發(fā)布的ChatGPT人
生成式AI(GenerativeAI)是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之一。隨著數(shù)據量的不斷增加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AI技術在企業(yè)和個人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AI-BOT(以下簡稱BOT)是生成式AI技術的其中一種重要的應用形式,它可以通過學習各類業(yè)務數(shù)據信息,幫助人們執(zhí)行一系列任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蘋果16弄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專門給中國人用的,準備用百度的AI,還要交錢。第二個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臺灣、香港、澳門都可以用。以后都這樣了。好,問題就出在這,蘋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現(xiàn)問題了,新聞連起來看,才能明白其中含義。新聞一:蘋果正在和騰訊、字節(jié)初步接洽,考慮將二者的AI模型
“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轉變,這一切給人類歷史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點。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陌生?!庇嬎銠C之父約翰·馮·諾依曼曾這樣說到。
“人工智能的商業(yè)模式,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市場,而非一個算法”。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觀點。而當前的全球AI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中美雙方,卻也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前者執(zhí)著于前沿技術的探索,后者則發(fā)力應用優(yōu)化和商業(yè)化落地。南轅北轍的兩個方向,或許已經無法直接進行排位先后、優(yōu)
智能體進化發(fā)展了一年,現(xiàn)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從實在智能最新發(fā)布的實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級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這款AIAgent真的實現(xiàn)了流程全自動化AIAgent構建到執(zhí)行全自動化,持續(xù)進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體應用門檻實在智能重磅發(fā)布實
崔大寶|節(jié)點財經創(chuàng)始人進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勢:資本市場,與之關聯(lián)的概念炒不動了,英偉達股價動輒暴跌重挫,引發(fā)“泡沫戳破”的擔憂;消費市場,BATH們的推新活動少了,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眾的關注度降了……熱鬧的大概只剩下兩場酣仗:自5月15日字節(jié)跳動宣布“以厘計費”,打響國內大模型
文|智能相對論作者|陳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業(yè)單位發(fā)錄取公告了!壞消息!他們沒錄你,錄了個數(shù)字人。圖片來源網絡隨著數(shù)字人技術的突破,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企業(yè)和機構開始用上了“數(shù)字員工”。甚至很多中國人心心念念的“鐵飯碗”,也被這些數(shù)字人給捧上了。數(shù)字人捧上了“鐵飯碗”簡單翻看一下全國各地事業(yè)單位的“錄
黑芝麻智能敲鐘后,港交所門口又有一些智駕芯片企業(yè)引發(fā)關注。據悉,近日地平線已通過中國證監(jiān)會IPO備案,擬發(fā)行不超過11.5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上市,預計籌集約5億美元資金。從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
8月21日,萬眾矚目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暨博覽會在北京亦創(chuàng)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這場為期5天,集“展覽”“論壇”“賽事”于一體的機器人盛會,反映了當下機器人領域的繁榮生態(tài)。據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今年現(xiàn)場逛展觀眾高達25萬人次,比去年增加25%。機器人行業(yè)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火爆程度便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