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乃是知識付費的元年,如今知識付費的風口已經刮了兩年,依然處在旺盛時期。在這兩年中,知乎、得到、分答、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等知識付費產品紛紛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
2018年,知識付費行業(yè)經過兩年的沉淀,如今已經趨向成熟,盡管行業(yè)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知識付費產品在互聯(lián)網市場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并且產品之間也在互相競爭,爭奪市場。
對于用戶而言,隨著文化的不斷提高,加上近年來不斷有新物種出現(xiàn),對于自我提升和對知識需求的渴望愈來愈多,利用一些碎片化時間,來獲取更多知識和技能。
對于知識付費行業(yè)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導用戶重復購買產品,也就是復購率。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喜馬拉雅FM復購率為52.4%,分答復購率43%,知乎復購率為42%,由此看來,很多知名的知識付費平臺,復購率并不是那么盡人意。
對于知識付費平臺來說,究竟是什么阻礙的復購率的上升?顯然這需要從用戶身上找到答案。
1、自我安慰實現(xiàn),熱度降低
從當今社會現(xiàn)狀來看,人們對知識的渴求是源于生活的壓力和焦慮,時代在飛速發(fā)展,為了不被時代拋棄,每個人都有著緊迫感和脫節(jié)感。從用戶年齡上看,有數據顯示,2017年各大頭部知識付費平臺用戶年齡在20-49歲,其中主流用戶集中在30-39歲年齡段,該年齡段用戶人數占總人數的55%左右。男女比例大致為7比3。很顯然,30歲左右的用戶對于升職、財務等需求最為強烈,也擔心被社會淘汰,因此需要不斷提升自己。
于是這些用戶開始在一些知識付費平臺購買大量課程來填充自己,購買課程后,似乎已經實現(xiàn)了自我提升,焦慮感也會緩解,在囤積的課程沒聽完的情況下,很難再購買新推出的課程。焦慮感降低,自我安慰實現(xiàn),第二年對于付費客場也是冷靜地取舍。
2、聽課時間長,難以長期堅持
用戶們?yōu)榱司徑饨箲],往往會購買不少產品,通過囤課來填充自己,然而知識付費的本意是讓用戶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由于課程太多,需要用戶把所有時間花費在聽課上,長期來看很難堅持。
3、學習效率低,很難自我實現(xiàn)
受國內教育體系的影響,很多人在過去學習皆是為了應試教育,在根本上很難轉換為當作自我教育,因此學校效率并沒有那么高,并且對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太大改變。加上知識付費產品良莠不齊,也容易導致消費者在海量的付費知識中,頻頻踩雷,無所適從。
用戶無法在短期看得見回報,對于學習的熱度也會下降。當然,如果焦慮感來襲,之后又會進行“惡性循環(huán)”。
由此看來,所有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三分鐘熱度”,知識付費平臺沒有做出能夠讓用戶重復使用的欲望,很多用戶在瘋狂買課后,由于用戶自我學習能力大部分比較薄弱,并且停了課程之后對自己并沒有什么改變,對于知識的渴求僅存在于好奇和三分鐘熱度,熱度散去,復購率自然不會高。
知識付費產品究竟如何做,才能在緩解用戶焦慮感同時,還能持久專注地吸取支持,提升平臺的復購率呢?
1、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
很多平臺在推出知識付費產品時,價格往往是決定產品質量的第一要素,很多同類產品價格高昂,用戶自然有著“只買貴的”想法,然而并不知道這款課程究竟適不適合自己,自己能否進行消化。
因此平臺不能盲目追崇盈利,過分追求盈利的同時自然會失去用戶。平臺需要幫助用戶找到最適合他們的課程,通過一些調查方式了解用戶需求,從而對癥下藥,推出有針對性的課程建議,讓用戶不再一味地囤積課程。
2、與用戶進行互動
很多用戶在學習知識產品時,效果并不是那么好,由于知識是一個需要不斷鞏固和使用,用戶不能僅僅是看完課程就結束知識的汲取。
知識付費平臺可以推出與用戶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一是讓用戶檢測自己的學習效率,二是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制造用戶展示自我的空間與交流機會,讓用戶收獲滿足感,讓用戶會明顯感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自然也會對付費課程更有好感和期待。
3、讓學習產品成為生活必需品
很多知識平臺在今年雙十一開展了促銷活動,將知識當做零售商品出售。
因此,知識付費平臺需要讓學習產品成為用戶生活的必需品,不僅滿足用戶需求,還可將產品到用戶的日常購物生活中,讓終身學習變成生活的常態(tài)。
知識付費行業(yè)需要讓從業(yè)者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持續(xù)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產品和服務,真真正正為用戶服務,在不斷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復購率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更新知識付費加盟項目點擊這里了解。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