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月前,騰訊喊出“芒種”計劃,到3月中旬,今日頭條投放的上億元魔性廣告,自媒體平臺的廝殺,儼然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但關于在平臺之上進行自媒體創(chuàng)業(yè),到底是紅海還是藍海之爭,一直沒有定論。
自媒體平臺百家爭鳴,其中“微信”和“今日頭條”兩家獨占鰲頭。不久前,阿里旗下坐擁5億+用戶流量的UC也推出UC訂閱號試運營。比較幸運的是,本人憑借一點少有的運氣,通過了人工審核,成為首批試運營自媒體。經過3個來月的實踐,也對自媒體平臺發(fā)展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從之前觀察發(fā)現,具有先入優(yōu)勢的微信,對于初入創(chuàng)作者而言實質是比較難起步的。個人認為原因有三點:一個是公眾號日趨中心化——大號越來越紅,后進來的,尤其是小眾的自媒體根本吃不開;第二是運營推廣太費時間——一個人的自媒體,沒有經驗,根本不知道怎么推廣;最后一點是關注度高的基本都是大眾類文章,專業(yè)領域的內容,很難找到自己的讀者。
我在自己公眾號剛剛起來的日子,深刻地感受到這個問題:一個人花費數月的苦心經營,無奈粉絲只漲幾百。這恐怕也是很多躍躍欲試的有識之士對公眾賬號望而卻步的原因。
在UC訂閱號,這個問題似乎得到了一些關注。依靠阿里的大數據資源,這里利用關鍵詞標識的方法把內容分類整合,顯得更加精細了,而我們自己也可以在后臺選擇相應的標簽,使文章有針對性地發(fā)送。比如,我近期推了幾篇行業(yè)報道,平均閱讀數也接近十萬,這類型文章可以做到跟今日頭條發(fā)布的效果相當,單篇有時候也會有些微超越。這一方面得益于UC自身在瀏覽器時期積累下了比較龐大的流量,跟他們內部算法技術比較科學應該也是有關系的。這在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的今天,無疑是令我驚喜的一點。
其次,這種比較精準的推送機制最大的好處是節(jié)省了我很多運營的時間,比如不再需要頻繁地去組織投票、有獎競答一類的互動來吸粉。UC會幫助我推送一些文章,甚至有幾次我自己都可以在客戶端的科技或者互聯網頻道看到自己的內容,這給我深入地思考一些相關內容騰出了時間。
(界面比較簡潔)
在UC訂閱號的初測設計中,維護原創(chuàng)版權應該算是比較重視的。對公眾號而言,原創(chuàng)保護體現在對“賬號”進行審核認證,但是過程略慢、認證的標準也不是很明晰。而UC訂閱號則主要是以針對“文章”進行快速申訴為主。當我發(fā)現文章被侵權后,可以通過快速通道來維護。這個舉措受到了我們的歡迎。原創(chuàng)保護其實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表現,快速維護其實尤其重要,這使小眾的創(chuàng)作者也能迅速得到關注,而不至于被集團式大號通過簡單的內容“搬移”轉移了用戶的視線。這也符合了UC打出的“新銳扶植”的口號。
新榜的創(chuàng)始人徐達內之前說過:“2015 年后,自媒體將逐漸去泡沫化。版權、產權之困局,將加速這個產業(yè)的優(yōu)勝劣汰”。我認為這個觀點頗有道理,版權、產權的維護對于產業(yè)生態(tài)建設是重中之重,也直接關系到創(chuàng)作者對平臺的信任和認同。做創(chuàng)意的人,往往追求的是一種認可,而原創(chuàng)保護肯定是關鍵一環(huán)。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運營了幾個月,微信公眾號有了一小批忠實的粉絲,文章的閱讀量也在逐漸攀升。于是會有朋友問:為什么你沒有原創(chuàng)標識?聽到這話的我是崩潰的!!這問題我也困惑:為什么不給我?為什么!再看看其他認證原創(chuàng)號,xx搞笑排行榜,xx笑話大集合,雞湯大全,有甚者水印還沒處理干凈……
建立起原創(chuàng)保護不止于制度,更重要是生態(tài)建設,比如組織一些外部的維權活動、對原創(chuàng)的內容做到深入挖掘、培養(yǎng)用戶形成舉報、監(jiān)督意識等都是關鍵。
(微信公眾號一般權限)
討論歸討論,歸根究底,只有身在其中的自媒體人才最知道這種“平臺之困”。最近站在輿論之巔的“papi醬”老師(讓我膜拜一下,本人離“融資”實在還有一個西天的距離),也曾吐糟:“最讓我煩惱的,還是淘寶的東西不能分享到微信,‘二馬’讓我吼不嗨森”。就連papi醬,這樣一個把多元渠道握在自己手中的典型,都要這樣吐槽,實在難為我們這種更為垂直的作者,一直只能在平臺與平臺的夾縫中艱苦維生。
現有的一些平臺系統設置比較封閉,可能一開始就定位要做成一個閉環(huán)。然而,開放融合才能讓資源最大化運用,固守閉環(huán)顯然違背了互聯網精神,而且直接降低了我們變現的可能。若要實現更多權限,往往需要通過審批和認證。就拿公眾號來說,要接外鏈,必經認證,要做電商,必然微店;而頭條號方面,就更加嚴格,完全不開放外鏈,幾乎只有純碎的廣告分成。說到底,我們這類型垂直的自媒體不圖可以掙多少錢,但最基本的運營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UC訂閱號剛剛起步、尚不算太成熟,但他自身具備一個天然的優(yōu)勢:憑借瀏覽器開放的特點,可以實現多種形式的“瀏覽器內”跳轉外部鏈接,不必再啟動其他應用。這種靈活的方式,是我目前比較看好UC的一點。這應該也會是自媒體平臺革新的關鍵一點。
通過筆者不長時間的觀察體驗,現階段看來,UC訂閱號確實為廣大底層的創(chuàng)作者構筑了一個“理想國”。最終能否實現“完全開放”,我們還不得而知。開放融合是未來發(fā)展的大勢,作為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希望這個背靠阿里的UC訂閱號,屆時能夠真正“給所能給”,讓眾多如葆有才華的年輕人多一個實現理想的可能、一個更易于起步的平臺。
讓“自媒體”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都期待……
喻拓的最新文章可以在百度百家、搜狐新聞客戶端、鳳凰新聞客戶端、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界面、網易新聞客戶端等媒體網站同步閱讀。
喻拓的微信公眾號:yutuoorg
原文地址: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