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背靠阿里,叱咤一時的國內首個生鮮電商品牌易果生鮮,輝煌過后,只留下破產重組的結局。
10月15日在易果生鮮CEO張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目前正在重組過程中,并且已經確定了重組方。
在宣布破產重組前,易果生鮮的財賬“窟窿”就已經開始填不上了。根據(jù)“破產審查案件”裁定文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易果集團旗下:易果生鮮、云象供應鏈、安鮮達共三家公司總負債23億元。
事實上,作為老牌的生鮮電商,易果生鮮曾經風光無限,別的不說,易果曾先后獲得阿里、蘇寧。KKR投資等知名企業(yè)的7輪融資,累積融資超過59.3億元。
在生鮮電商風*發(fā)的背景下,高額融資或許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易果生鮮表現(xiàn)可圈可點的地方在于,自2013年起,阿里巴巴集團曾先后四輪參與易果融資,易果也獲得了天貓超市的獨家運營權。
也就是說,天貓超市中所有流量都自然而然的導流給了易果,從這可是賽道里的其他選手夢寐以求的“大腿”, 有了天貓的渠道,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易果集團達到了巔峰,GMV高達100億,較2016財年披露的36億元增長了178%。
這就不禁讓人疑惑,已經抱住天貓“大腿”的易果生鮮,為何如今卻落得如此結局?
1
盒馬崛起,易果成“棄子”
作為一家C端的生鮮電商,易果在這條賽道里摸爬滾打的十幾年里,干的最對也是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背靠了阿里這棵大樹。
為什么這么說?這還得從易果接受阿里的融資說起。
2013年,易果獲得阿里巴巴數(shù)千萬美元A輪戰(zhàn)略投資;
2014年,阿里巴巴聯(lián)合云峰基金進行B輪投資;
2016年,易果再獲阿里巴巴領投的C輪投資;
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出資3億美元投資易果。
在一次又一次的融資下,阿里的勢力一點點的滲透進來,截止目前,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阿里系總持股超過38%,這也就意味著,易果可能要“改姓”了。
在易果宣布破產重組之時,根據(jù)2017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易果生鮮訂單有九成來自于天貓超市,呈現(xiàn)出高度的依賴性。慢慢淪為天貓單純的附屬品,易果命運的轉折發(fā)生在盒馬崛起之后,易果逐漸開始從消費者視野里“消失”。
2015年,阿里孵化的盒馬鮮生成立,相比于易果這個“外姓人”,阿里當然更加器重盒馬,短短幾年內就開出上百家門店,而隨著盒馬的崛起,也漸漸取代了易果,甚至在在幾年時間內發(fā)展成了獨立的事業(yè)部。
據(jù)悉,易果生鮮大多采取中心倉模式運營,也就是從哪個大倉庫直接配送至最終客戶手中 。盒馬再次基礎上進行了升級,發(fā)展為了“店倉一體”模式,用戶不僅能“買”還能“逛”,同時輻射周圍3-5km的用戶,時間更快品類更多,同時更符合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慢慢的,易果開始被邊緣化甚至被取代。
也正因為如此,阿里在電商領域逐步轉型。2018年12月,阿里巴巴組織架構調整,將此前給予易果生鮮的天貓超市獨家運營權變?yōu)榱撕旭R。
在被“擠出局”后,易果開始從2C向2B發(fā)展,易果開始專注為包括盒馬、大潤發(fā)、餓了么等阿里平臺提供生鮮供應鏈服務,也因此進一步加深了對阿里的依賴,但這幾次轉型卻通通以失敗告終。
直至今日,易果既失了天貓的“大腿”又沒有跑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自2017年最后一輪融資后,便一直沒有了新的融資進入,在不停燒錢的一輪一輪“自我拯救”和失敗后,欠下了高達23億的巨額債款。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分析過生鮮電商這個賽道,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燒錢的賽道,沒有巨頭的力量幾乎無法跑出一條通路,易果抱住天貓的大腿本身并沒有錯,抓住天貓意味著穩(wěn)定的訂單來源和收入,但易果的問題在于:并沒有借巨頭的力量發(fā)展自身,而是淪為了巨頭的工具。
據(jù)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調查,除天貓超市渠道外,易果并沒有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等如今最接近用戶的渠道,其APP也在2020年初便停止更新。
或許易果的失敗也給了這個賽道的玩家們當頭一棒,只顧抱大腿而沒有生產出自己的競爭力,定會先被巨頭淘汰,再被市場淘汰。
2
ofo:隕落始于巨頭入股
上一個這樣抱上了大腿,卻難逃死亡命運的案例,是一個迅速崛起又迅速破滅的商業(yè)故事——ofo。
在經歷了誓言改寫全人類的出行方式,到傍上滴滴大腿,再到求滴滴收購,到最終銷聲匿跡,ofo只用了三年時間:崛起花了一年,和滴滴糾纏不休花了兩年,即便曾經一度和滴滴蜜月期,也最終走向了無可挽回的局面。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ofo的隕落,始于滴滴入股。
眾所周知,2016年9月滴滴參與ofo融資,正式殺入共享單車領域。在當時的戴威看來,滴滴無疑是命中貴人。除了給錢,滴滴還承諾會向ofo提供其他支持和資源。作為交換,滴滴要了一票否決權——這成為日后影響ofo命運的隱患。
一票否決權到手后,在滴滴入口的支持下,ofo在和摩拜的競爭中,穩(wěn)住了腳步。滴滴的入股也一度讓業(yè)界在這場共享單車雙雄中,更加看好ofo。
隨后爆出的消息,似乎也佐證了這樣的看好:滴滴向ofo提出,可以拉上軟銀來一輪總額超過15億美元的融資。更多錢和更多資源,ofo更穩(wěn)了。
當然,滴滴也是有條件的,要ofo接受滴滴派出的幾位核心管理人員。戴威同意了。
然而,戴威心心念念的15億美元最終卻成了空頭支票。據(jù)知情人士透露,所有投資文件在2017年七八月份便已擬好,只待簽字。與此同時,滴滴的高級副總裁付強、財務總監(jiān)柳森森、開放平臺負責南山等也按約入駐ofo,全面接手了運營、財務、市場預算等核心領域。而ofo則“背靠15億美元融資”,制定了新的市場策略,開始大規(guī)模投放單車進行擴張,因此欠下巨額債款。
與此同時,滴滴以內部反腐等理由反復勸說,導致軟銀遲遲不簽字。最終,*的ofo開始陷入資金泥潭。
很難相信,這是一家具有多家巨頭入股的明星創(chuàng)業(yè)公司:戴威先后讓騰訊系的滴滴與阿里系的螞蟻金服坐上了ofo董事會的重要席位。
然而,多巨頭的加持,并沒有讓ofo順風順水,反而讓一切變得更為復雜。
2017年10月,滴滴空降ofo的高管南山認為ofo在支付寶的入口無法導流,做主在微信上開通了小程序——由此引發(fā)了螞蟻金服的不滿。
這場矛盾以小程序下線、滴滴高管全體離職告終。敏感的投資人們從中嗅到了火藥味。2018年初,ofo的早期投資人李立收到一封郵件,心情“徹底無語了”。郵件中告知:ofo早期股東朱嘯虎已將手上股份及一票否決權轉讓給阿里,包括李立在內的所有投資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阿里將有能力在ofo的重大決策上與滴滴分庭抗禮,而兩者的陣營決定了誰都不會允許對方成為最后的贏家。“阿里入局的那一刻,這個事情就沒法做了。我們都看到了結局。”
這樣的長線矛盾,在2018年11月中下旬達到了頂點。
當時,突然有媒體曝出ofo和摩拜挪用用戶巨額押金,ofo資金突然緊張,不得不求助股東增資。ofo不得已向阿里和螞蟻金服發(fā)起緊急借款,然而滴滴動用一票否決權拒絕在ofo的融資文件上簽字。與此同時,滴滴還上線了自營單車品牌青桔,并花錢買下小藍單車的運營權。對于ofo而言,曾經背靠的大腿,居然站到了競爭的對立面。
這當然不是滴滴的第一選擇。眾所周知,滴滴曾至少3次對ofo提出收購,但都在關鍵一步遭到ofo創(chuàng)始人戴威的否決。
“戴威很早就表達過類似的意思:滴滴終究還是靠不住,如果能抱上阿里的大腿就好了。”有滴滴員工說。
但ofo之所以迅速隕落,恰好是多巨頭的入局讓局面越來越復雜,要知道,對于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圈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有一條公認的常識:不要同時接受來自騰訊、阿里或百度其中兩家(或以上)的投資。
被寄予厚望的獨角獸大腿滴滴也讓戴威失望滿滿,投資人李立曾聽戴威親口總結了一番感悟:“當大佬對你很熱情的時候,你可能真的覺得自己很牛逼,大佬給你的許諾你都會相信。但這事難是難在什么地方呢,當大佬翻臉的時候你是找不到他人的。”
程維和戴威的矛盾在于,滴滴對共享單車這條賽道主導權的渴望,和戴威渴望讓ofo獨立發(fā)展的欲望和夢想,格格不入。無論是與摩拜的合并,還是其后的融資、重組安排,ofo創(chuàng)始團隊都沒有按照滴滴的意志推進。
大腿雖好,但貪多可嚼不爛。
文章轉自:公眾號曉程序觀察(D: yinghoo-tech)授權轉載,十三l。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