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yè)界 >  正文

中國音樂從99%盜版到96%正版化:政策+市場缺一不可

 2018-11-19 15:40  來源: 互聯網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在國際唱片業(yè)協會(IFPI)日前發(fā)布的《音樂消費者洞察報告》中,一個數據成為吸睛利器:在中國,96%的消費者使用正版音樂,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2%)??吹竭@個數據,許多人不免發(fā)出疑問,這么高的正版率,準確嗎?

且不論這個數據的統(tǒng)計方法如何,至少它能夠說明,中國音樂正版化的春天,真真切切已經來了。

正版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獨具特點的市場來說。我們有必要簡單探尋一下,是什么要素構建了今天正版化的環(huán)境,離開這些要素,今天的環(huán)境還能否持續(xù)。

在并不遙遠的2011年,中國音樂還是99%盜版的天下。回首短短六年的巨變,我認為有兩大要素可以探尋:

第一,政策要素,文化和版權主管部門出臺的行業(yè)發(fā)展政策。

2010年12月14日,文化部發(fā)布通知,決定進一步清理整治違規(guī)網絡音樂網站,開啟了中國音樂正版化的道路。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fā)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必須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架。逾期違規(guī),國家版權局將依法從嚴查處。史稱“最嚴版權令”。最嚴版權令的出臺,使版權進一步成為了焦點,數字音樂平臺的競爭至此圍繞正版內容展開。政策出臺當年,中國音樂市場收入大幅增長63.8%,在全球市場的排名從2014年的第19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14名,再到2016年的第12名??梢哉f,這一政策成為了重塑音樂市場的里程碑,也是此后兩年音樂市場騰飛的起點。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fā)布的《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

2017年9月12日,國家版權局約談了包含騰訊、網易云、阿里、百度太合等在內的主要數字音樂服務商,要求他們全面達成音樂授權,相互轉授權99%,保留1%獨家版權作為差異化競爭,進一步從政策上保障了轉授權的順暢,并認可了正版化內容可以進行差異化競爭。

歷經幾番規(guī)范行業(yè)發(fā)展政策的出臺,國內音樂版權環(huán)境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高度。

第二,市場要素,數字音樂平臺商業(yè)模式的努力探索。

單純有政策的推動,而沒有市場主體的落實,政策是不能起到效果的。經歷過2011年之前的多年盜版市場環(huán)境,中國的實體唱片業(yè)已經是一蹶不振。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普及,數字音樂平臺迅速崛起,各家紛紛探索可持續(xù)的商業(yè)模式,版權自然而然成為焦點。

但是,怎樣拿版權,才能有效打擊盜版,防止出現“誰花錢買正版誰死”的惡性局面呢?“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應運而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關鍵性問題,強有力地遏制了盜版,并防止“搭便車”行為的出現。

所謂的“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是目前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主流的版權授權模式。其意指,平臺從唱片公司獲得獨家詞曲和錄音制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及其代理權,經唱片公司要求轉授權給其他平臺的模式。這種合約的時間多為1-3年。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從根本上激發(fā)了數字音樂平臺保護版權的積極性。拿到獨家代理的平臺由于掌握數據,可以有效監(jiān)控市場上的版權情況,出于財產權考慮,一旦發(fā)現盜版便會積極維權。同時,這種模式還防止數字音樂平臺付出的成本東流,由于有1-3年的“獨家”的相對穩(wěn)定期限,使得數字音樂平臺樂于、敢于培育音樂人,在音樂人身上花成本,客觀上激發(fā)了音樂人的熱情。

從以上意義來說,將“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評為中國音樂市場的規(guī)范化最大功臣并不為過。光明日報曾發(fā)文表示:獨家版權有利于凈化產業(yè)環(huán)境,培養(yǎng)公眾付費意識。正因為與平臺獨家的版權合作,讓音樂在版權上有了“主人”、有了關注,也有了今天的價值體現。毋庸置疑,“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大大加速了中國音樂正版化的進程。

以上兩大要素支撐了今天中國音樂正版化的局面,兩大要素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梢哉f,缺少了任何一大要素,中國音樂市場都將會發(fā)生嚴重倒退。

隨著主管部門的政策出臺,數字音樂平臺“版權大戰(zhàn)”告一段落,數字音樂平臺之間的競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梢哉f,中國的音樂市場從來是不缺競爭的,無論是盜版猖獗的過去,還是追捧正版化內容的今天,激烈競爭一直都在。正是良好的版權環(huán)境加持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中國的音樂產業(yè)奮起直追,張開雙臂擁抱更好的明天。

在正版為王,99%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大環(huán)境下,任何一家數字音樂平臺都有機會崛起。今天,作為中國數字音樂平臺代表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即將在美國IPO,率先“走出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音樂的希望。緊隨其后網易云音樂也獲得百度巨額融資,無論是活躍用戶數量還是正版內容都在不斷發(fā)展壯大,令人側目??梢哉f,目前的市場沒有競爭壁壘,環(huán)境公開透明,這是中國音樂市場絕佳的機會和窗口期。

值得關注的是,版權已經不再是數字音樂平臺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各數字音樂平臺都在積極探索新的增長方式,由存量競爭轉向增量競爭。隨著國內各家數字音樂平臺向獨立音樂人敞開懷抱,貢獻流量和資源,國內原創(chuàng)音樂市場走入了“讓每個有才華者成名”的時代。騰訊音樂的“騰訊音樂人計劃”,網易云音樂的“石頭計劃”,蝦米音樂的“尋光計劃”,都在積極扶持音樂人,開拓增量市場和新的玩法。

最后,啰嗦兩個近期看到的有意思的觀點:

保留1%獨家版權是頭部版權,會產生壟斷,是經不起推敲的強盜邏輯。頭部尾部的界定本身就是就是無稽之談:眾口難調,何為頭尾?音樂世界里,從來都是你聽你的周杰倫,我聽我的莫扎特。在杠精眼里,是不是保留一首最火的歌都是壟斷?再說,談論了半天版權,這是版權人的正當權利啊。

而想下載一個App就聽到所有想聽的歌曲,更是天方夜譚,除非一夜回到拿版權不花一分錢成本的盜版時代,這個夢才可能實現吧,試問哪個平臺能做到采買完市面上所有的音樂版權?更別說獨立音樂人迅速成長的今天,內容真心是想買也買不完。再說,一個App獨攬全部歌曲,才是真正的壟斷吧。

所以,請各家數字音樂平臺珍惜當下最好的版權環(huán)境,積極開創(chuàng)新的玩法,努力讓文明古國的音樂產業(yè)站在世界文明之巔吧!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云音樂
在線音樂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