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走入公眾號“無用論”的誤區(qū)!

2018-08-01 14:23 來源:用戶投稿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10萬+優(yōu)質自媒體資源,精準引流

最近很多餐飲、茶飲的管理者都跟我說了這么一句話:公眾號做了沒效果呀,所以現(xiàn)在不想做了!因此今天想要從幾個方面說一下關于公眾號有沒有用的問題。

公眾號的作用

公眾號的作用是什么?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個問題,一口鍋是用來炒菜的,你非要拿著它去擋雨,然后說又重又不好用......了解了公眾號的主要作用,再去考慮它有沒有起到作用!

1、信息傳播

我經(jīng)常會跟餐飲管理者說這么一段話:現(xiàn)在這個移動互聯(lián)的時代,你通過怎樣的途徑去把你的信息傳達給你的老顧客和潛在消費群體呢?只是靠門口招攬顧客的服務員嗎?還是靠門口的一張海報。每天經(jīng)過你餐廳的人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會駐足看你的海報或者接受你門口服務員的游說呢?即使門口的人流量很大,在這個注意力高度不集中的時代,玩手機、邊走邊聊天、聽歌......也許被海報絆倒了,也不會看海報一眼!

我覺得這是公眾號最大的作用,不需要到店,也能夠知道最新的活動和最新的菜品(這需要公眾號發(fā)相應的推文)。

2、工具載體

目前大部分的收銀系統(tǒng)、會員系統(tǒng)都需要公眾號這個載體,這是市場教育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反過來說的話,為了收銀、會員體系,已經(jīng)建立了公眾號,卻不去用,這就像買了一把傘,不用來擋雨,卻拿來做拐杖,只是使用了公眾號的附加屬性,卻把本身的價值屬性棄之一邊。

3、粉絲留存

開店開了幾年,你能記住的到店的客人不多,但是公眾號上面的粉絲可以很多,公眾號就像一個魚塘,本身每天借助的自然流量就像是魚苗,把魚苗放到魚塘里,才能把魚養(yǎng)大,再不濟,公眾號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粉絲也是可以賣錢的,你們覺得是有魚的魚塘能賣個好價錢,還是一個長滿綠浮的池子能夠賣個好價錢呢?

綜上所述,公眾號并非沒用,它完全能夠完成本身的使命,信息傳遞覆蓋的人群不夠多,那為何不試著增加粉絲基數(shù)來達到覆蓋人數(shù)的增加呢?

借流量,不如養(yǎng)流量

其實目前還有一個怪圈,很多商家一邊敷衍著我們的銷售“公眾號沒用,我們不做了”,另一邊又和美食媒體打的火熱,不禁想問一句:“美食媒體不也是用公眾號幫你推文傳播的嗎?”我并不是說通過美食大號來進行傳播不好,只是在替商家考慮性價比的事情,開業(yè)的時候可以做一波,但是如果店內每次活動都要做的話,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并且這件事更多的是借流量,借來的流量始終是別人的,如果不能變成自己的流量的話,那么性價比就比較低了。

魚塘收益的計算

一個線下餐飲店,開店一年,通過一些線下掃碼關注公眾號的小技巧,達到1W粉絲是不難的,按照目前普遍的推文2.5%-5%的打開率,每周一篇推文,一年會有52篇推文,不算轉發(fā)和分享所帶來的附加裂變效果,每年總計的打開閱讀量是1.3W-2.6W,打開閱讀后,我算一個最低的轉化率吧,1%,(如果在推文內容以及對于節(jié)日、新品、熱點有較好的把控的話,通過推文引導到店的轉化遠不止1%),那么將會有130-260次的消費,除了快餐餐廳以外,每次消費的人數(shù)大概在4人左右,我按照人均客單價50元來計算,那么就要消費2.6W-5.2W,這只是基礎的收入,對于餐廳來說,這是引流的單次消費金額,至于餐廳自己的留客能力以及新客轉老客的能力如何,每個餐廳都不一樣,所以在此不做估算。

總結:

1、從信息傳達、軟件系統(tǒng)載體、粉絲留存這三個公眾號主要的“使命”來說,公眾號并非是沒用的,只是更多的人不想用,不會用而已;

2、借來的流量永遠都是別人的,還要為此付出一筆不菲的費用, 何不自己養(yǎng)流量呢?

3、算算你的店少了多少粉絲吧?少賺了不少錢呢!

http://findingchristbooks.com/xm/zhangguihezi/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