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IDC >  云計算 >  正文

公有云市場邁入深水區(qū),冷靜的亞馬遜云還坐得住嗎?

 2022-06-29 18:01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yōu)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2025年,我國云計算市場的規(guī)模有可能達到1萬億元。

從世界范圍來看,暫時還沒有出現扳手腕能贏過亞馬遜的云計算廠商,微軟和谷歌也不是輕易能超越的對手。但在國內云計算市場,從出鏡頻率看,海外三大巨頭在國內很低調。

今年“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后,公有云市場的競爭加速升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說:云計算將成為“東數西算”過程算力的關鍵載體。加上政務云、傳統產業(yè)轉型、數字經濟大發(fā)展,一大串趨勢性的名詞,讓云計算的大周期之輪轉動得越來越快。

通過針對性解讀云計算廠商的發(fā)展策略,本文將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國內云計算市場目前呈現什么狀態(tài)?

2.如何理解云計算所謂的細分領域優(yōu)勢?

3.云計算長期發(fā)展的關鍵,還是基礎設施競爭嗎?

兩份報告牽出看不見的巨頭

了解云計算的發(fā)展狀態(tài),除了廠商自己公布的數據,最重要的參考就是各統計機構披露的信息。在云計算領域,IDC和Canalys都是重要的信息源。但是,它們的報告卻讓我們看到了國內云計算市場格局的異常之處。

根據統一口徑,以上數據包含IaaS和PaaS部分,不包括SaaS業(yè)務。

先說Canalys數據反應的情況,2022Q1,亞馬遜和微軟領跑全球云計算,而在中國市場,阿里、騰訊、華為、百度是四大巨頭,沒有舶來者的影子。而IDC近日發(fā)布的2021年下半年云計算市場統計中,阿里云遙遙領先,運營商中國電信天翼云和亞馬遜云代替百度云露臉。

按照年報披露數據看,阿里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天翼云、移動云、聯通云2021年的收入分別是723億元、201億元、151億元、279億元、242億元、163億元。雖然服務差異化導致收入和份額之間不是直接關系,但這依然反映了市場的真實格局。

結合云計算廠商公開的數據,異常出現在兩方面。第一,在國內市場十分強勢的運營商云,沒有在統計數據中得到全面反映。第二,在全球市場十分強勢的三巨頭,也在國內市場“神隱”了。

這首先是因為統計機構的口徑不同,公有云廠商專注于IaaS+PaaS,但運營商在非公有云部分存在優(yōu)勢。所以,不同的統計口徑算出來的結果也不同。

另外,賽迪顧問在《2020-2021年中國政務云市場研究年度報告》中指出,2020年,國內政務云市場增長率為42.3%,遠高于世界同期的9.2%。運營商“國家隊”勝在背景優(yōu)勢,特定客戶更愿意選擇運營商作為云計算服務商。

那么,這是不是能推理出,IDC榜上的亞馬遜云科技之所以沒有在國內大紅大紫,也是因為不夠“本土化”?

這個答案有一定的正確性,面對國內五花八門的云轉型需求,就連起步最早的阿里云們都吃過很大的苦頭。亞馬遜云科技雖然技術和資本背景遠勝于競爭對手,但走進中國市場,難免有鐵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要知道,就在國內云計算市場蓬勃發(fā)展的這幾年,華為云市場份額反超騰訊云、運營商異軍突起、阿里云實現盈利等重量級事件一個接一個,即使是本土巨頭也在局勢變換中越發(fā)重視穩(wěn)健,騰訊云甚至將戰(zhàn)略重點逐漸聚焦于盈利性的增長,而非業(yè)務量的增長。

亞馬遜云科技的“舒適區(qū)”是出海

作為中國云計算市場的“舶來品”,亞馬遜云科技自稱在國內市場有拉動增長的“三駕馬車”——支持中國企業(yè)深耕中國市場,助力外國企業(yè)發(fā)展國內市場,以及幫助國內企業(yè)拓展海外市場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后兩條“跨境”與“出海”。

本質上,這兩架馬車的內涵十分相似,那就是云計算產品能力+豐富的全球市場經驗——自然也包括中國。

今年4月25日,亞馬遜云科技專程在北京開了一場業(yè)務溝通會,分析數字經濟出海的動態(tài),以及亞馬遜云科技在其中能做什么。

會議給出了六大趨勢,也總結了中國企業(yè)上云出海的六大需求。在這點上,亞馬遜云科技更像一家把“用戶/客戶思維”掛在嘴邊的互聯網企業(yè),這為它爭得了更大的優(yōu)勢。

因為,提供設施和服務,賺的是市場發(fā)展的β收益。而知道怎么提供精準、高效、易使用的服務,獲得的是服務能力提升帶來的高額α收益。 亞馬遜云擁有的全球化市場經驗,是其它云計算廠商求之不得的,這也讓亞馬遜云科技獲得了雙向出海的“舒適區(qū)”。

不過,在亞馬遜的三駕馬車里還有非常醒目的一條“支持中國企業(yè)深耕中國市場”,這是亞馬遜面對競爭最多的一條。畢竟,無論是傳統行業(yè)云轉型還是新興行業(yè)的技術落地,賽道上已經擠滿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以及其他云廠商。

Canalys副總裁Alex Smith表示:“目前,中國的云服務供應商巨頭正在迅速增強其為特定行業(yè)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但他們并非單打獨斗,而是通過在不同的垂直行業(yè)中擴大專業(yè)生態(tài)系統合作伙伴的基礎,來發(fā)展技術、提高解決行業(yè)特定問題的能力。”

這也意味著,表面上看,一家企業(yè)可能只是選擇了一個或多個云供應商。然而,這也反向說明對應的云供應商在這個行業(yè)實現了跑馬圈地。

首先,大部分客戶,尤其是中小客戶,并不愿意承受云業(yè)務系統切換帶來的潛在支出。其次,云供應商的基礎能力是一致的,而頭部廠商對行業(yè)性需求的專注,會強化它們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雙管齊下,吃定一個行業(yè)的進程很快。

在有了固定的發(fā)展模式之后,云計算度過早期競爭的速度也變得非常快,升級迫在眉睫。

云計算的未來是讓規(guī)模效應升級

西部證券6月13日點評云計算市場時說,在產業(yè)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未來云計算供應商除了增強底層云技術的競爭力,更要深入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并且看重云計算服務智能化所帶來的的新增量。

早期,云計算最基礎的競爭優(yōu)勢,就是規(guī)模效應,因為云計算始終無法擺脫硬件的存在,而規(guī)模又能帶動軟件能力的發(fā)展。

基礎設施的長期投入不會停止,亞馬遜在今年Q1財報電話會上表示,2022年資本投資中基礎期望有一半是基礎設施投資。但正如前文所述,當云供應商能力的差異縮小,對頭部玩家來說,規(guī)模效應只是一道必答題,拿不下滿分。

云計算要逐漸實現這樣一種升級:從前是比拼誰的基礎設施多,現在是比拼同樣的基礎設施,誰能貢獻的生產力多,或者誰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好的上云效果。這是規(guī)模效應的升級,對應著云計算當前的一系列方向。

首先是在軟硬件結合方面,自研芯片正在進一步滲透到云計算更深入的領域。 由于當前虛擬世界的數據量級和處理要求,已經遠遠不像過去一樣簡單,數據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體現在規(guī)模更大、分布式管理能力更強、時延要求更高等等。

亞馬遜是自研芯片風潮的引領者,2016年re:Invent大會上,亞馬遜帶來自己首顆自研數據中心網絡芯片。2018年,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CPU芯片Amazon Graviton處理器面世,然后是2020年的第二代、今年的第三代。多個芯片和板卡,又組成了Amazon Nitro系統。

與之成長相伴的,是亞馬遜云計算實力的步步提高。但不像家用半導體領域對性能的高度追求,亞馬遜造芯更看重性能、功耗與需求的匹配。

無獨有偶,阿里云造芯同樣遵從實用主義。6月13日,阿里云發(fā)布了為新型云數據中心設計的專用處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而設計這顆芯片的出發(fā)點非常簡單,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說:“通過軟件定義的方法,基于傳統的、以CPU為中心的計算體系架構去做(云計算)優(yōu)化,已經觸及瓶頸。”

自研芯片追求的效率和投入產出比的提高,直接作用于云計算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最終著眼的是客戶需求。 云計算廠商需要更多的客戶,客戶需要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因此,阿里云自研芯片的重點是降本增效,騰訊云自研星星海服務器的優(yōu)勢也是給客戶降本增效。亞馬遜從2006年推出第一項云服務以來,累計主動降價超過110次。

如果說亞馬遜云主動降價、幫助客戶省錢的思維,為它開啟了增長飛輪,那么不少云計算廠商虧損的原因就是被迫降價。主動和被動的一字之差,本質上反映的是技術能力和運營策略的兩面不同,比如亞馬遜云對按用量付費的率先定義、對應用架構的持續(xù)輕量化。

歸根結底,云計算實際的增量,來自為客戶創(chuàng)造的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的具體方法,就是節(jié)約IT成本(省錢)、重構服務底座(增效)、助力全球化(開拓市場)。

云計算巨頭們的方向是一致的,我們已經看到了誰跑得更快。長期發(fā)展的競爭已開啟,接下來該比誰跑得更遠了。

文章來源: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公有云
云計算

相關文章

  • 選擇云服務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作為云計算技術落地的重要基礎設施成果,云服務器近年來獲得的飛速發(fā)展有目共睹。云服務器需求量的激增引發(fā)行業(yè)競爭的加劇,甚至很多服務商將VPS更名為云服務器混淆視聽,濫竽充數。為保證我們互聯網服務的正常創(chuàng)建和運行,優(yōu)質的云服務器是基礎保障,那么選擇云服務器要考慮哪些因素呢?一、你的網站目標群體你的網站目

  • 2022年中國云市場份額:阿里云騰訊云下降

    4月23日,IDC發(fā)布《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占據前四的分別為阿里云(40.6%)、華為云(11.0%)、騰訊云(11.0%)、中國電信(8.7%)。

  • 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模式,它允許用戶通過互聯網訪問可擴展的計算資源,而無需直接控制這些資源。云計算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計算模式的局面,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和可靠的計算環(huán)境。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將計算資源集中在一個中央服務器上,并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計算服務。這樣,用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計算

  • 哪些行業(yè)適合選擇云服務器

    云服務器已經成為數據存儲和備份的一種主流方式,對于許多需要存儲、保護和管理數據的企業(yè)和行業(yè)來說,它是個不錯的選擇。無論您是任何行業(yè)的企業(yè),都可以通過云服務器實現在數據存儲和災難恢復方面的優(yōu)化和成本的降低。

  • 租用云服務器的好處

    云服務器不僅可以提供可靠、高效和安全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可以節(jié)約成本、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并且提供更好的靈活性來幫助用戶適應其業(yè)務需求的變化。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