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前,很多被迫WFH(work from home)的人大多還在期待:什么時候能回辦公室上班?而今年大家紛紛“口嫌體正直”地表示,WFH、混合辦公真香。
畢竟不用每天通勤,節(jié)省出來的時間用來工作學習,產出效率更高。而且環(huán)境還可以自由靈活調整,不用拘束在密度高、嘈雜的工位或課堂里,更舒適的條件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體驗過混合辦公的好處,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回到全職辦公室的工作方式了,混合工作場所正迅速成為“下一個常態(tài)”。Meta、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埃森哲等大型公司,也紛紛把混合辦公常態(tài)化,以適應這一未來趨勢。
混合辦公來得這么快,我們做好準備迎接它了嗎?
作為一個要隨時隨地碼字、采訪、跑新聞的人,我對混合辦公還是頗有經驗的。坦率地說,自由靈活是真的爽,但WFH要保持與辦公室相同的生產力,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反而間接延長了工作時間;說不準要在什么環(huán)境、網絡條件下辦公,設備卡頓、故障的時候會非常想念IT同事隨叫隨到的幸福;還有,混合辦公意味著跟同事面對面的機會大幅減少,也失去了很多靈機一動、一時興起的交流,而這些信息、社交對于團隊協作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在混合辦公的幾年里,我們團隊也摸索出了不少保持生產力的秘訣。比如,WFH也要營造出辦公室一樣的專屬空間和規(guī)律生活,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定期組織讀書會、打桌游、短期旅行,保持一定頻率的線下溝通;嘗試過不少在線協作工具……而對所有成員最最重要的,就是一臺穩(wěn)定、可靠、高效、專業(yè)的筆記本電腦。既是恰飯工具,也是創(chuàng)作之路上最親密的伙伴,說是打工人的生產力工具并不為過。
隨著越來越多的親朋好友加入混合辦公的隊伍,開始升級筆記本電腦時,我通常會建議:看一看華為MateBook。
一方面,受過智能手機體驗洗禮的終端用戶,對于筆記本電腦已經有了全新的預期,缺乏創(chuàng)新的PC產品很難滿足他們的升級需求;而PC市場中具備底層創(chuàng)新能力的廠商并不多,蘋果“全家桶”的模式在客觀上限制了不少用戶的選擇自由,這時候,華為也就順其自然地承載起了大眾對PC產品創(chuàng)新的期待。
從華為PC的歷代產品表現來看,也確實接住了這種期待。輕巧便攜的第一代PC產品MateBook E,到重構大屏專業(yè)高性能體驗的MateBook 16s,適用于辦公、家庭用戶和學生等主流人群的MateBook D 16等產品,無不說明華為對混合辦公趨勢的把握和滿足。而“四面微邊框”、分布式跨終端協同等創(chuàng)新,也呈現出華為對于筆電產品軟硬件能力的全新想象。
混合辦公在靈活性與生產力上,有著天然的矛盾。當務之急是提供一種適配混合辦公需求的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幫助專業(yè)創(chuàng)作和辦公群體去除后顧之憂。面對這一挑戰(zhàn),華為如何思考筆電的進化方向,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5月23日,華為發(fā)布了2款16寸大屏高性能筆記本MateBook 16s、MateBook D 16。從中不難看到,PC產品在混合時代即將發(fā)生三重變身,引領混合辦公體驗時代。
第一重,形態(tài)之變
混合辦公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就是人們可以不必100%出現在辦公室等空間了。這種“不在場”,使得越來越多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人群在家自建工作站,以便進行高效創(chuàng)作。學生群體在線上學習、網課,甚至畢業(yè)也開始走進日常。微軟對其員工進行了調查,遠程工作最常被提及的影響之一是因為不能直接去工位交流,視頻會議數量增加。
“不在場”,會讓人與人的連接被削弱,非語言信號很難被接受,有時候工作設備也會降級,這對于工作學習和團隊協作都是不小的影響。
提升效率,營造“在場感”,足夠寬廣的大屏成為了必要條件。
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高質量的大屏才能滿足創(chuàng)作需要;對于WFH群體來說,大屏帶來的沉浸感能夠拉近與同事的距離,線上一樣可以無界溝通、頭腦風暴,減少無法面對面交流造成的信息損失。對于學生黨來說,大屏也能夠更好地模擬課堂內學習、答辯、畢業(yè)的感覺,避免留下太多青春的遺憾。
那么,大屏是不是只要組裝一塊更大的屏幕就可以了呢?從華為Matebook大屏本來看,并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屏幕越大,成本越高。以華為MateBook 16s為例,它采用的3:2生產力屏幕,相比傳統(tǒng)的15.6英寸筆記本,多出14% 顯示面積,可以讓屏幕在縱向上顯示更多內容,更符合人眼從上往下的閱讀習慣,操作空間更大,日常瀏覽、編輯的體驗也更加高效。創(chuàng)意人士用來處理圖像、音視頻也有了更多的騰挪空間,更加自在隨心。而這樣的屏幕也比很多廠商16:9屏幕在成本上更高。
其次,屏幕越大,越要考慮其他硬件的兼容性。華為MateBook 16s延續(xù)“四面微邊框”的全面屏設計,屏占比高達90%,上邊框還放置了一顆2百萬像素的超高清攝像頭模組,展現出了華為在PC全面屏領域一貫的高水平設計能力。華為MateBook D 16則在實現了16寸大屏的同時,兼具15.6寸筆記本的輕巧機身,實現大屏、輕薄、性能的平衡。
另外,屏幕變大,屏幕素質卻不能打折,需要更高端、更高清晰度的顯示屏幕。華為MateBook 16s采用萊茵認證的專業(yè)級色準筆記本屏幕,采用了自研3D Lut硬件級校色,平均ΔE<1的高色準,100%sRGB廣色域,無論顯示高清圖片,還是播放視頻,都能呈現栩栩如生的細節(jié),還可以外接2臺4K顯示器,三屏聯動,是設計師的理想屏幕,也進一步引領了高素質屏幕向大眾化普及。
通過大屏的形態(tài)之變,華為MateBook解決了混合辦公時“不在場“的影響,同時又兼具遠程辦公的靈活性。
第二重,交互之變
混合辦公增強了便利性,但很多辦公場景承載的功能卻“不得不”在PC端進行,比如原本只需要走到工位上打個招呼,現在卻不得不通過好幾個軟件打字、語音、視頻來溝通。設備越來越多,操作越來越復雜,跨終端、跨軟件帶來的交互體驗簡直是“反人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早在1987年就批評過,大量計算機程序無法相互交互,催生了大量的無用工作,沒有給生產力帶來凈增長,這也被成為“索洛悖論”。
很多在線協作軟件、PC系統(tǒng)說是進行了升級適配,但本質都與傳統(tǒng)PC的交互邏輯和操作方式大同小異。為了改變交互不變帶來的生產力謎團,華為MateBook在交互上都進行了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推出了更符合萬物智聯時代的智慧辦公體驗。
通過革命性的分布式技術,華為MateBook的超級終端,開啟設備之間簡單直觀的連接與交互。每個設備都能互相成為對方的功能模塊,能力互助,資源共享,用戶根據需求可自由組合。
PC和手機組合,無需數據線連接,手機輕松地成為電腦的一個U盤,直接進行文件讀寫存取;PC的鍵盤、鼠標、麥克風甚至屏幕則可以作為手機的外設,輕松實現能力擴展。
PC和平板組合,平板變身成為PC的專屬手繪板或擴展屏,頭腦風暴、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并輕松實現跨設備文件共享,讓思路無縫銜接。
類似的設備互聯體驗還有很多驚喜可以挖掘,大家可以放飛腦洞。
而這次華為MateBook 16s不僅支持超級終端,還進一步進階,多設備互聯的同時,打通Windows PC與移動設備生態(tài)的功能,使得兩大終端系統(tǒng)互通無阻,改變了手機和PC應用服務的割裂狀況,PC樂享移動App,對于辦公/學習的效率提升是顛覆式的。
PC與App之間的內容可以輕松流轉,高效合作,大幅提升效率。復制電腦上的文字,可以粘貼在App 里;圖片、文檔直接拖拽至App界面進行發(fā)送,不必在不同設備頻繁切換,讓工作學習能夠心無旁騖。而移動應用程序也能夠豐富PC軟件生態(tài),賦予筆記本電腦全新的活力。
通過對交互能力的底層革新,華為正在讓PC成為適配混合辦公時代的生產力工具。
第三重,功能之變
如果說形態(tài)和交互的革新,是為了盡可能減少混合辦公對生產力造成的硬件,那么華為MateBook 16s、D 16等新品的功能之變,則聚焦于增加混合辦公的能力價值。
其中與傳統(tǒng)PC最具差異化的能力之一,自然就是AI。
一雙“慧眼”:華為 MateBook 16s、D16搭載了華為自研的AI 慧眼特性,對系統(tǒng)級的視頻流進行AI算法處理,實現了虛擬背景、影隨人動、自然對視的視頻特效,并且可以為第三方視頻應用共享。也就是說,在PC端進行實時視頻功能,都可以得到AI的加持。在工作學習中,利用虛擬背景快速將繁雜的背景環(huán)境覆蓋;主講人在視頻通話時移動,開啟“影隨人動”功能,畫面會根據人像位置實時調整,開會和上網課都更加輕松;“自然對視”功則能夠在人們無法正面注視攝像頭時,通過AI算法處理眼部畫面,達到面對面交流的眼部注視效果,讓溝通更富有感染力。
一雙“靈耳”:線上交流不可避免地會對聲音的保真度、清晰度造成影響,華為自研AI音效,降低通話中非人聲類的環(huán)境噪音,使用華為 MateBook 16s、D16時,聲音如同現場一樣清晰明亮。而“靜謐空間通話”技術,則實現了人聲噪音的有效消除,即使在辦公室、咖啡廳、交通途中等嘈雜環(huán)境下,也能讓全場靜聽你的發(fā)言,這是傳統(tǒng)PC和線下辦公所無法實現的。
一顆“慧心”:工作/學習/娛樂難免需要接觸到其他語言,傳統(tǒng)方式中,只能通過翻譯軟件、詞典、字幕插件來輔助理解,費時費力。如果加載了華為的智慧語音,一切就改變了。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翻譯功能,不懂或不熟練外語也能輕松開跨國會議、上國外公開課、看電影。即使錯過了關鍵發(fā)言或者臨時離開,只要打開全程字幕記錄,就可以輕松復盤。
AI能力的加入,改變的不僅僅是混合辦公的生產力問題,還將深遠地影響人們工作學習的習慣。
不過問題又來了,PC承載了更多功能,必然也面臨性能與功耗的升級,守住性能的“后勤戰(zhàn)線”至關重要。作為全球首款12代酷睿i9 Evo認證的筆記本電腦,華為MateBook 16s首次將酷睿H系列處理器中最頂配的i9芯片帶到了華為輕薄本上,刷新性能天花板,輕松處理游戲、實時渲染、視頻編輯等重載任務;華為MateBook D 16則搭配第12代英特爾酷睿標壓處理器,突破傳統(tǒng)輕薄本低壓處理器的限制,達到了新的性能高度,能夠快速響應各類用戶的需求,輕松應對重度工作。
可以看到,要解開混合辦公的生產力桎梏,不能在靈活性與生產力的任何一方面出現短板。華為MateBook的三重變身也說明,面向混合辦公時代的PC產品需要的是一次深入細節(jié)的全面調整。
混合辦公加速時刻,PC市場變革已見端倪
根據黑洞理論,存在一個密度與質量無限大的奇點,宇宙演化與膨脹由此開始。在科技歷史上,有許多關鍵的技術產品如互聯網、AI,扮演著“奇點”的角色,發(fā)出對產業(yè)鏈和社會經濟強大的帶動力量,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
顯然,混合辦公的加速到來,盡快打造出全新的生產力工具,是PC市場以及所有用戶的共同心愿。但奇點的撬動需要的是無數產品細節(jié)、技術解決方案的創(chuàng)新。
華為成為混合辦公時代的創(chuàng)新引領者,有三個關鍵詞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技術基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PC產品的升級迭代基本停留在“科技以換殼為本”,底層創(chuàng)新需要多技術協同,而華為恰好站在了通信技術、AI技術、設備協同等跨領域技術的交匯點上,30多年的通信積累引入消費級筆記本,實現筆記本行業(yè)首款Metaline天線,帶來弱信號下的穩(wěn)定體驗;革命性分布式技術,讓設備協同、強強聯合,滿足混合辦公時代的多設備協同體驗;領先的智慧會議解決方案讓線上協作更高效、天涯若比鄰等,這一系列創(chuàng)新的協力突破,才最終打開了混合辦公時代的PC局面。而具備這種技術基座的硬件廠商,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屈指可數的。
2.融合。前沿技術轉化為產品能力與用戶體驗,同樣是一個門檻,華為在PC領域快速攻城略地,也是因為對技術與產品的融合,滿足了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比如都知道全面屏好,但能夠在更高的屏占比下實現硬件的極致融合,滿足混合辦公時代的沉浸視野和專業(yè)屏幕體驗,華為在工業(yè)設計、制造上的能力才是根本。
3.品牌精神。從AI手機到全面屏PC、全場景智慧辦公,華為始終扮演著行業(yè)先行者的角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產力引擎,在混合辦公的時代路口,整個社會正期盼一種嶄新的生產力工具到來,而華為又一次提供了一種解題思路。將更先進的產品并交付給用戶,這是華為終端一貫的品牌精神,也是今天PC市場最期待的一種變革力量。
進化論是地球上唯一可靠的成功學,而今,PC變革的“奇點”正在華為MateBook上蘇醒。借由華為PC的三重變身,看到下一個時代里生產力的進化方向,未嘗不是一種機會,一個預言,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文章來源:腦極體)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