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PC市場創(chuàng)下3.64億臺的有史以來最高出貨量紀錄。其后連續(xù)7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錄得負增長。今年,得益于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和在家辦公人群對PC設備需求增長的強勁帶動,惠普、聯想、戴爾等第一梯隊的頭號玩家受益良多。
聯想集團于11月3日港股盤中發(fā)布了截至9月30日6個月的業(yè)績報告。聯想集團第二季度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4%。凈利潤達到21.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3.4%。財報公布后聯想集團股價一度漲超5%,隨即回落。截止收盤聯想集團股價下跌0.41%,報4.91港元。
這些年來,聯想集團一直在大刀闊斧的調整自身的架構,但成效一直都不太明顯。那么通過深挖這份財報,聯想集團股價的變動與其業(yè)績表現是否匹配?首次突破千億營收關卡的聯想集團為何仍不得資本喜愛?
全球PC市場競爭"白熱化",聯想或將難以長期領跑市場
此次財報中關于聯想集團在PC端的數據,再一次彰顯了其龍頭實力。 第二季度,聯想集團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yè)務部分營業(yè)額同比增長7.6%, 達到793億人民幣。稅前利潤達到5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18.2%。
這主要得益于疫情后人們的的遠程辦公、學習和娛樂需求激增。 推特、微軟、Facebook等硅谷巨頭已經陸續(xù)推出允許員工永久遠程工作的政策。在中國2020年"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中國應起草《遠程工作法》,居家辦公等"新就業(yè)形態(tài)"可能會成為未來長期的趨勢。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個人電腦市場達成近年最強增長記錄,據Gartner初步數據報告顯示,全球PC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總計達7140萬臺,較2019年第三季度增長3.6%。IDC則預計第三季度全球PC發(fā)貨量將增長14.6%,至8130萬臺。
不過即使在市場需求這一紅利刺激下,聯想集團的未來卻不容樂觀。一方面,聯想集團近年來由于"海內外定價差異"、"僅召回國外質量存在問題的產品"以及"投票給高通而不是華為"等負面輿論影響,飽受詬病、公眾好感度大跌。盡管聯想的高管們多次解釋,但是聯想或許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之前建立起來的品牌聲譽。
另一方面,由IDC發(fā)布的全球PC市場報告可知,2018年聯想PC在全球的出貨量為5881.5萬臺,中國區(qū)出貨量為1901萬臺,超過第2至6名的總和。但到了2019年其全球的出貨量為17.83億臺,占24.84%的市場份額,惠普市場占比23.92%,戴爾市場占比17.36%。
前后對比來看,雖說現階段不管是在全球還是中國,聯想的PC端出貨量還是居于首位,但是聯想與惠普、戴爾、蘋果等龍頭企業(yè)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入局火熱的PC市場,這些細分賽道的玩家也瓜分了很大一部分用戶。所以就目前來看,聯想PC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難以稱得上絕對優(yōu)勢,未來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壓力。
所以,報告期內聯想集團在PC端的成績雖然值得肯定,但是未來公司可能在這一業(yè)務上面臨的風險同樣不容小覷。不過相比于輝煌與隱憂并存的PC業(yè)務,落寞的移動端業(yè)務才是聯想集團更大的問題所在。
移動業(yè)務發(fā)展乏力,市場激戰(zhàn)下難突出重圍
繼上一季度聯想集團移動端業(yè)務進一步下滑之后,此次報告期內這一業(yè)務的數據還是不太理想。 數據顯示,雖然二季度虧損有所收窄,但是報告期內聯想集團移動業(yè)務收入為26.12億美元,同比下降13.3%,僅占集團總收入的9%。
雖說曾經聯想集團的手機業(yè)務在"中華酷聯"時期也有著非常強勁的實力,并且在2014年10月,聯想集團宣布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的收購,一度被市場看好。
然而根據Counterpoint發(fā)布的最新全球手機份額情況來看,三星以21.9%的市場份額穩(wěn)居頭名,蘋果份額為14.4%位居第二,華為以13.2%排名第三,小米以9.2%位居第四,反之聯想的移動端業(yè)務甚至都沒有上榜,并未達到市場的預期。
從外部來看,聯想的移動端業(yè)務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 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品牌分別為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96.5%,留給聯想的喘息空間進一步縮小。
另外從近期上市的手機機型來看,5G基本已經成為標配,根據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CC證書查詢,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通過CCC認證的5G機型數量為310款。華為通過認證5G機型數量超過一半,達到173款,反之聯想在5G手機這一塊的建樹也非常有限,目前僅有5G razr一款型號受到市場的歡迎。
從內部來看,聯想手機的掌門人也一直在更換。 最開始是劉軍主導聯想手機,2015年劉軍調離了聯想手機后聯想子公司神奇工場CEO陳旭東接位聯想手機。僅僅過了兩年時間,陳旭東徹底從聯想離開,2019年底,就連常程也離開了聯想,并于今年初加入了小米,追根究底還是還是聯想手機業(yè)務的核心缺陷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在現如今群雄并起的手機市場,要想突出重圍設置、配置、品牌、價格缺一不可,聯想既沒有渠道打通能力,也沒有品牌力,目前依賴電商模式效果并不明顯。未來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聯想如果要做好細分市場,滿足大眾市場需求,或許還能去嘗試挖掘品牌的獨特賣點。
數據中心業(yè)務雙位數增長,缺乏技術基因的聯想還有多少"生命力"?
綜合看來,聯想集團移動業(yè)務逐漸式微,PC端獨木難支,迫切的需要找到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因此聯想集團近年來一直在發(fā)力新基建與產業(yè)智能化領域,希望借此能重回產業(yè)核心。
從財報來看,聯想在其數據中心業(yè)務上確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數據顯示,第二財季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yè)務營業(yè)額同比增長11%,其中"云服務IT基礎設施"業(yè)務實現強勁增長,營業(yè)額同比增長超過34%。軟件定義基礎設施業(yè)務同比增長22%,存儲業(yè)務同比增長15%,軟件相關同比增長47%,服務業(yè)務同比增長11%。
智慧服務確實迎合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有著相當大的市場潛力。據IDC數據顯示,未來新基建有望帶來9289億元的市場機遇,其中僅大數據中心市場機會約為955億元。
但聯想集團想要靠數據中心業(yè)務立足于智慧服務領域就目前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直以來,聯想就被業(yè)界套上了"沒有技術基因"的帽子,在最新公布的2020中國企業(yè)500強研發(fā)投入前十強中,華為便以1316.59億元的投入,高居榜首。對比聯想集團截止9月30日,其在研發(fā)費用上的投入僅為6.39億美元,與華為相去甚遠。
盡管在聯想創(chuàng)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表示聯想集團未來在技術研發(fā)投入增長速度會超過每年的營收增幅,每年投入1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fā)。但是,這一數值對比華為、阿里、百度等頭部科技企業(yè)的投入,依舊只是杯水車薪,很難借此打造技術聯想。
更重要的是,聯想重點聚焦的邊緣計算在具有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海量連接、異構匯聚和本地安全隱私保護等特點的應用場景,確實具有比較高的優(yōu)勢,但是邊緣計算所帶來的成果還需要落地檢驗后才能確定。
而在邊緣計算之前,聯想早在2014年就布局的云計算業(yè)務,時至今日似乎也不太順利。在各大權威機構的報告中,國內市場多以阿里云領頭,騰訊云、百度智能云、華為云、金山云等云計算服務廠商為首。在海外市場,亞馬遜、微軟、谷歌及IBM在云計算領域的頭部地位也相對穩(wěn)固。與之相比,市場對聯想云鮮有耳聞。
微軟與聯想集團幾乎同一時間進駐云計算業(yè)務板塊,在聯想云還默默無聞之時,曾經主要盈利模式為對Windows收取授權使用費的微軟,2014年至今,在云計算、移動應用、智能硬件等領域全面發(fā)力,布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現如今智能云業(yè)務成為微軟最近三個季度最大的收入來源。
不管是云計算還是邊緣計算,不能否認的是聯想的眼光確實頗為毒辣。但是隨著近年來產業(yè)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復雜,聯想卻依然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術標簽",或許其還是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在技術層面的布局,畢竟市場留給聯想集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綜合來看,對于聯想集團第二財季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單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從財報后資本市場的股價變動來看,聯想集團本財季還是沒有完全滿足港股投資者的期望。從業(yè)務細分來看,公司目前還是處于PC優(yōu)勢單點競爭、手機業(yè)務發(fā)展乏力、數據中心尚未形成差異化競爭的狀態(tài),想要重新俘獲投資者的"芳心",未來聯想集團道阻且長。
文章來源:港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