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MD推出了移動端的銳龍?zhí)幚砥饕詠恚髁鬏p薄筆記本的價格便下探到了十分親民的價位段。推動價格下探需要先行者,而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和榮耀MagicBook 2019這兩款產品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一個是PC行業(yè)老大,一個是跨界入局新銳,正面交鋒下,誰更棋高一著?
雖然這兩款產品具有很多共同的特性,在產品力上也都遠高于同段位其他競品,但實際上這兩款產品無論是產品細節(jié)還是設計理念,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下面就讓我們來對這兩款產品做一些對比,看看它們的不同點究竟在哪里吧。
從配置表上可以直觀地發(fā)現,同樣的CPU和顯卡配置下,榮耀機身更薄、電池稍大,而聯(lián)想則在256GB PCIe SSD之外多了一塊1TB的機械硬盤。雙硬盤的組合可以兼顧系統(tǒng)運行速度和資料存儲需求,相比單一固態(tài)硬盤的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用戶出現“空間不足恐懼癥”。這也是聯(lián)想自去年提出SSD升級風暴以來,硬盤“消費升級”的延續(xù)。
除了這些一眼可見、互有勝負的配置差異,兩者更多的差別是在配置表之外的。接下來我們要從細節(jié)著手,繼續(xù)探尋兩者的區(qū)別。
各有取舍,便攜性還是擴展性?
首先在于厚度與擴展性的取舍,榮耀MagicBook厚度為15.8mm,而聯(lián)想小新厚度為17.9mm,從數據上看,榮耀MagicBook對厚度的控制要更加優(yōu)秀,不過這是否就說明榮耀的設計水準已超過聯(lián)想?其實不盡然。在這數據背后的,其實是聯(lián)想與榮耀對于開放和整合的不同設計理念。
榮耀作為一個手機品牌,在電腦的設計中也會代入手機的設計思維,這一點在MagicBook上體現得十分明顯。我們可以從配置表上了解到,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和榮耀MagicBook都搭載了8GB的內存,但從設計上看,榮耀的機器板載雙通道8GB內存,沒有設置內存插槽;而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則采用了板載4GB+4GB內存條的雙通道設計,內存插槽最大支持16GB內存條。
榮耀MagicBook內部無內存插槽
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內部圖
這意味著榮耀MagicBook是不可擴展內存的,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則可以最大擴展至20GB。在當前的軟件生態(tài)下,8GB內存盡管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日常操作,但是對一些硬件需求比較高的軟件和游戲來說,8GB內存已經顯得十分吃緊甚至不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了。更何況兩者搭載的銳龍R5 3500U,其Vega8核心顯卡也會調用最多達2GB的內存用作顯存,那么8GB內存剩下的就只有6GB左右的可用內存了。這種特性使銳龍本在未來將比其他機器更早面對內存不足的問題。小新14銳龍版對這種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擴展內存的方式延長產品使用周期,而榮耀MagicBook就只能等下一代產品了。
同樣,由于搭載了稍大的電池,榮耀MagicBook的內部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導致MagicBook相比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缺少了一個USB3.0接口,取而代之的是USB2.0,用來接駁外設還是可以的,但傳輸數據的速率就會受到限制。而內置讀卡器的缺席,也使得榮耀MagicBook對攝影師一類經常需要讀寫內存卡的用戶群體不太友好。
榮耀MagicBook上缺席了內置讀卡器
榮耀之所以采取這樣的設計,本質還是受到了手機的設計思路影響,因為手機的換機周期往往很短,大部分消費者在硬件落伍之前就會選擇購買新機。因此榮耀選擇把更多的空間轉移到更易被消費者感知的厚度和電池容量上,也是有理可循的。榮耀在設計思路上更討巧,而聯(lián)想更實在,在筆記本三到五年的使用周期上看,聯(lián)想的方案對消費者更加友好。
性能與散熱,到底孰弱孰強
在性能配置趨近一致的情況,散熱就成了最后的勝負手。畢竟在電腦行業(yè),離開散熱談性能基本就是耍流氓。聯(lián)想作為PC老牌廠商,在產品的調優(yōu)水準上基礎比較扎實。倒是華為系筆記本,從誕生之日起,電腦的散熱問題和其帶來的性能瓶頸就一直被詬病,那么這一次,榮耀的MagicBook 2019能否逆襲?
經過了連續(xù)的多次跑分,我們發(fā)現榮耀MagicBook的分數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的分數始終保持在比較高的水準。雖然MagicBook性能下降的幅度在日常工作中不易被感知,但在高負荷操作下,如進行游戲和視頻渲染,兩者的性能差別還是可以被感受到的。
散熱性能除了可以通過并不太直觀的溫度數據反映,還有用戶的切身體驗。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在高負載下傳遞到C面的熱量控制得非常優(yōu)秀,鍵盤處的最高溫度不會超過40度,即便在打游戲或渲染視頻時也不會讓用戶的手指產生灼燙感。而MagicBook則略遜一籌,高負載下整體溫度略高于小新14銳龍版,而傳遞到C面的溫度也要更高一些,最高溫度達到了43.3度,觸摸起來已經會產生灼熱感,長時間使用可能會讓用戶感覺到不適。顯然,華為及榮耀筆記本的老毛病依然還在,并沒有取得太多的改善。
榮耀MagicBook 2019、小新14銳龍版 壓力測試熱區(qū)圖
除此以外,聯(lián)想小新14銳龍版的Fn+Q散熱切換功能,可以根據使用場景來調節(jié)散熱模式,能夠帶來更高效更安靜的散熱效果,相比MagicBook來說要更加靈活。聯(lián)想幾乎所有的PC產品都搭載了這一功能,同華為與榮耀在手機上采用的多個家族設計一樣,聯(lián)想在PC產品線上的豐富布局,也使更多產品得以共享研發(fā)成果。
在這場王者對王者的角逐中,小新14銳龍版與MagicBook這兩款產品在不同方面各有優(yōu)勢。榮耀的整合思維帶來的優(yōu)勢在于MagicBook帶來了一些手機上的便捷體驗,如指紋解鎖以及與華為、榮耀手機交換數據的“一碰傳”功能。這些典型的從手機借鑒而來的閉環(huán)體驗,搬到PC平臺后還是比較有新鮮感的。而聯(lián)想則在如何打磨更好的用戶實際體驗上更為務實,出色的擴展性,更大的硬盤,更好的性能釋放和散熱,為產品提供了更長的使用周期和更優(yōu)秀的使用體驗。
綜合來看,結合了兩臺產品各項優(yōu)劣后,小編認為小新14銳龍版總體要強于榮耀MagicBook,畢竟在這個價位段上,基本功才是一切的基礎。
從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手機市場跨界而來的榮耀,MagicBook算是一張成績不錯的答卷;而從另一方面看,榮耀在PC設計上經驗尚淺,缺乏積淀,與處于業(yè)界頭部的聯(lián)想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不過,不論是榮耀這樣的新入局者,還是聯(lián)想這樣的業(yè)內“老炮”,這些品牌在競爭中勢必將拿出更多高性價比的優(yōu)秀產品,對于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始終是一件好事。所以,未來隨著競爭的繼續(xù),對于這些廠商還能開發(fā)出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