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聯想集團發(fā)布了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的財報,財報顯示,聯想集團營收129.39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過去三年來單季新高并直逼歷史最好水平。
同時,聯想集團第三財季的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同比大增48%,這也是聯想集團最近5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稅前利潤的年比年同比增長。
按理來講,聯想集團營收和稅前利潤都已經實現復蘇,這么厲害的營收本身就足夠耀眼,這樣的成績也釋放出聯想或將重回巨頭地位信號,股價本應該是應聲而漲的。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就是取得如此之好的成績之后,聯想集團的股價竟然還是下跌,并沒能壓住這周以來聯想股票下跌的趨勢。財報發(fā)布后,聯想股價從當日收盤價4.39元每股跌至4.08元每股,跌幅達7%。
為什么已經復蘇的聯想依舊沒有得到投資者們的親睞?聯想未來的發(fā)展為何不能吸引投資人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聯想Q3收入PC業(yè)務占大半 但這是一個沒有增量的市場了
雖然聯想收入節(jié)節(jié)高升,但從聯想財報來看,聯想集團表現亮眼的還是集中在PC、數據中心和設備+云三大業(yè)務板塊。其中,PC業(yè)務營收占據聯想集團營收的半壁江山,可以說聯想的主要收入來自于PC業(yè)務。PC業(yè)務銷量達到1570萬部,營業(yè)額增速達到7.6%,高于市場平均增速。聯想的這種情況短時間來看是喜事,但在移動端興起PC市場明顯萎靡的大背景下,卻透露著危險的信號,對聯想來說是一個再壞不過的消息。
IDC在上月發(fā)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球PC出貨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總量為706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0.7%,增量只有50萬臺。由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高便攜性和不亞于PC的處理能力,使得PC市場被擠壓的非常厲害,PC制造商們幾乎已經很難再有還擊的機會。雖然出貨量確實是增長了,但這可憐的增長速度和增量已經表明,PC市場已經是一個沒有什么增量的市場。
PC的更換周期對于用戶而言一般都是兩到三年,隨著市場區(qū)域飽和以及人們對于PC需求的下降,未來PC業(yè)務必然還會再迎來新一輪寒冬,屆時靠著PC掙錢的聯想又當如何?相信不少投資人的心中都有著這樣的考量。
原因二:智能手機業(yè)務乏力 這曾被視為聯想最后一顆救命稻草
作為多年的IT巨頭,手機業(yè)務一度是眾多投資者期望聯想可以做好的業(yè)務,在2014年之前聯想確實做得非常好,甚至一度成為國內第一大手機廠商。聯想銷售手機的手段非常粗暴簡單,就是靠和運營商合作,依靠運營商補貼快速獲取市場份額。但聯想手機業(yè)務成是因為業(yè)運營商敗也是因為運營商,隨著合約機逐步向非合約機市場轉變,運營商下調補貼,聯想的手機業(yè)務就暴露出非常明顯的弱點。
首先,聯想的手機非常多,為搶占市場聯想當初采用機海戰(zhàn)術,多線布局手機,每年發(fā)布上百款機型。但機海戰(zhàn)術同時也導致聯想的品牌非?;靵y,手機辨識度很低,可以說聯想推出的機型幾乎沒有什么能夠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的。
其次,為沖擊銷量,聯想機型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這嚴重影響聯想在轉型時期向中高端市場轉型。聯想手機留給用戶的影響都是便宜,質量過得去,試問這樣一個品牌又有多少人愿意花錢去購買一款高端機型?,F在風光的小米當年也是采用薄利多銷的策略,贏得了口碑,可也讓小米在沖擊中高端市場屢屢受挫,直到驚艷眾人的MIX系列出現才終于取得成績。
從ZUK品牌創(chuàng)始人近日回歸可以看出,聯想其實還是想在智能手機方面做出成績,但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基本成型,而聯想除了半死不活的MOTO品牌早已經沒有什么競爭力。雖然國產手機都在快速發(fā)展,可聯想在其中的分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原因三:AR硬件雖略有成績 但規(guī)模小市場也相當不成熟
去年,聯想與迪士尼合作,聯手打造聯想AR智能頭盔Mirage,截止目前Mirage已經實現全球銷量近50萬套,位居同類產品第一。這對于聯想探索虛擬/混合/增強現實方面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局。但是整個AR、VR市場都遭到冷遇卻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實際從業(yè)者的數量都在不斷減少。市場調研機構digi-capital在最新報告中指出,2017AR/VR投資總額為25億美元,相比2016年只增長2億美元。
在經歷業(yè)內外人士熱議,投資者們入局的火爆之后,2017年的VR市場有明顯的熱度衰退,企業(yè)和投資人入局都變得謹慎起來,大家都在思考VR的未來究竟在哪里?究竟值不值得花費精力物力在這上面?
另外,國內VR硬件產品技術含量不足,能夠搭載VR的內容也非常有限,所以盡管科技大佬們在此領域上的投資樂此不彼,甚至非常看好AR/VR的前景,但讓聯想在短時間內在AR領域獲得回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原因四:與對標公司華為差距越來越大 聯想缺乏新亮點
“中華酷聯”曾經占據中國50%的手機市場,四家中以聯想實力最為雄厚,作為對手,當初的華為與聯想之間差距巨大,但現在兩家直接調換了位置,聯想與華為之間隔了不知道多少座大山。雖然華為現在還沒有發(fā)布財報,可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發(fā)表2018新年獻詞時表示,華為公司2017年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約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5%。
為什么在同一起步線上的華為和聯想差距如此之大?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把握不住機會。華為的營收主要來自與智能手機業(yè)務,憑借準確的品牌定位和對市場的把握,華為忍痛轉型,專注做精品高端手機,結果也是有目共睹。華為這兩年勢如破竹,牢牢把控住智能手機市場第三的位置,海思芯片和制定通信標準的協議的話語權更是為華為的發(fā)展錦上添花。
反觀聯想,在PC端向移動端轉型之時,聯想沒能把握住,喪失了曾經的大優(yōu)勢;在向核心技術轉型的時候,聯想被短暫的勝利迷惑了雙眼,又錯過良機,很多主流的風口或者主流市場,聯想都沒有把握住新機會,只是守住了多年前的老業(yè)務。換句話說,10年前聯想在做什么,現在聯想的收入還是靠那些業(yè)務。
其二,缺乏亮點或者說缺乏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投資人不看好聯想的重要原因。根據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2017全球企業(yè)研發(fā)投入排行榜”顯示,華為以104億歐元力壓蘋果,排在全球第六,中國第一。而聯想2017年研發(fā)投入僅為 11.90億歐元,只有華為的1/10。
結合上述的內容我們發(fā)現,之所以聯想營收那么好,股價還是不漲反跌,這是有原因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也有消息傳聞聯想在召回一些老部下,尤其是有可能在手機領域做出大動作,這無疑是聯想給予投資人信心的重要一步。
可以預見的是,僅僅依靠這一次營收成績好就想獲得廣大投資人的認可,這并不太現實??陕撓肽軌虺酥@個好時機,重新準備好在一些有前景的新業(yè)務中可以獲得新的增長點,讓投資人可以看到聯想的新機會,這才能真正讓聯想重獲支持。
作者:小謙,互聯網觀察員,多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版權,合作請私信聯系。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