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單車遍地開花,共享充電寶40天融資12億元之后,市場刮起的“共享”風越來越強勁,近期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玩具紛紛登場,不少還獲得了投資,共享市場一時間熱鬧非凡。
今年以來,各種共享產品毫無例外的都是看到了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模式發(fā)展。現在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巨頭的投入,使得共享模式to VC、to 巨頭的模式都得到了驗證,為了搭上“共享”的東風,不少創(chuàng)業(yè)者開始以共享的噱頭來創(chuàng)業(yè),期待資本的垂青。
相關閱讀:共享充電寶40天融資12億元 朱嘯虎:6到12個月見分曉
共享籃球、共享雨傘雨傘真的是共享經濟嗎?
共享經濟本質上就是對分散閑置資源的利。正如大眾所知,網約車和共享租房都是把閑置的資源通過滴滴出行和Airbnb之類的服務商共享出去,這些服務商只負責平臺的搭建,車子房子還是所有者的。但是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則不同。首先,他們的產品是服務商的,是批量化生產資源進行商業(yè)投入,我們使用服務,繳納一定的費用,本質上就是租賃,這些租賃經紀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前景和出路都不得而知。
相關閱讀:共享雨傘駕臨傘掛馬路桿 收傘就算還
共享籃球和共享雨傘的“共享”模式問題多多
首先共享籃球和共享雨傘商業(yè)運轉的必要條件是“高頻、剛需”,需要足夠多的人使用。但是也不能忘了,人的租賃需求是有價格規(guī)律的,租賃需求和物品價格成正比。我們不管共享租房還是共享租車,或是體驗良好的共享單車,直接購買顯然不劃算,大家更希望短時間的使用權。對于價格較低的物品,大家更傾向購買,共享臉盆,共享牙缸應該不會出現吧。籃球和雨傘的價格較為低廉,籃球愛好者由于愛好,絕大多數會自己備一個籃球。從模式來講就不甚可靠。
其次,共享籃球和共享雨傘局限性太強。晴天,顯然不會需求共享雨傘,但是下雨的時候用傘人就會激增。工作或者上課時間需要共享籃球的人肯定少,節(jié)假日時候會不會就沒球了?這種彈性需求實在難把握,多了就是浪費資源,少了不夠用,用戶體驗下降。
第三存在風險控制問題。雖然都會收取押金,但是遭到破壞的風險依然在,不少用戶抱著不是自己的就不用愛惜的心態(tài)使用,更有抱著各種心態(tài)搞破壞的人,結果就會想最近頻發(fā)的“虐待”共享單車報道那樣,沒有辦法去追責。
相關閱讀:上海街頭現共享洗衣機 洗一桶衣物20元起
不難看出,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實際上市披著“共享經濟”外衣的租賃經濟,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想抓住共享經濟的風口紅一把,從而完成資本吸引。當然,不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這種模式能否站得住腳,靠市場來驗證吧。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