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TA市場新聞不斷,先是在線旅游市場大佬要封殺阿里旅行,并因退改簽等“霸王條款”被點名批評,后其“難兄難弟”去哪兒在跨年夜被航企“圍剿”,眾所周知,去哪兒在OTA機票領域的市場份額占有絕對優(yōu)勢,尤其是與攜程聯手以后,幾乎在機票領域占有壟斷地位,而此次去哪兒遭遇“圍剿”,OTA機票代理的時代會終結嗎?OTA市場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面呢?
去哪兒被航企圍攻,OTA機票業(yè)務何去何從?
2015年的最后一天,去哪兒遭到南航、海航和首航這三大航空公司的“圍剿”,而后又有重慶航空和國航、東航、深圳航空等航企加入這場“封殺大戰(zhàn)”,目前已經有十二個航企集體“圍剿”去哪兒,自此,以機票業(yè)務進入在線旅游市場的各大平臺、機票代理方面臨著來自航企直銷的挑戰(zhàn)。
根據易觀智庫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機票預訂數據顯示,去哪兒網排名第一,占據38.2%的市場份額,攜程次之,但也占有37.7%,航空公司封殺OTA市場似乎合情合理。
一方面,OTA在接觸用戶和售票轉化率方面,比傳統機票代理和航企直銷更具優(yōu)勢,加上其比價平臺的透明性,OTA機票業(yè)務大大分食了航企的利潤,而根據國資委的設定,2016年航企機票直銷比例將提高至50%的目標,航企直銷比例每提高10%,便可節(jié)約近10億元的分銷費用。
另一方面,去哪兒“穿山甲”有著強大的戰(zhàn)斗力,2015年11月的時候,去哪兒在機票領域推出“穿山甲”計劃。據悉,“穿山甲”采用“預約出票”的方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價格進行預約支付后,去哪兒做出價格指導,進行資源匹配,供應商根據消費者出嫁提前鎖定航班位置,在這種交易模式下,觸碰到了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式。
此外,據悉,除了極低的特價機票,凡出于南航正規(guī)渠道出售的機票都可以退改簽,而OTA機票出于利益需求,對于部分正常機票不予以退改簽,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就拿攜程來說,因為退改簽“霸王條款”而屢屢“被投訴”,顯而易見這也并不是消費者樂于接受的。
隨著去哪兒被封殺事件在業(yè)內發(fā)酵,航空公司與在線旅游之間的博弈也逐漸明朗,隨后的1月7日和1月8日,阿里旅行和攜程紛紛“響應”航企的要求,對低于東航運價的報價進行搜索屏蔽,而這一報價確實針對航空公司的官網價,這么一來,OTA、機票代理人及平臺的價格優(yōu)勢將蕩然無存,在航空公司的“封殺”下,OTA機票代理市場走向或將改變。
那么,機票方面,在航空公司市場控制力加強,OTA話語權相對較弱的情況下,OTA機票業(yè)務是否會面臨終結呢,縱索科技負責人王總認為,“未來OTA的盈利重點會在酒店和旅游度假產品方面,機票作為標品,或許會起一個帶動作用,或許會實現捆綁銷售,例如機票與保險捆綁,另外機票的銷售也會給OTA市場帶來一定的流量,所以即使不賺錢,它在整個旅游市場中也不可或缺。”
OTA市場依然暗戰(zhàn)不斷
除了外部的“逼迫”,OTA內部的斗爭早已進入非常激烈的狀態(tài)。在攜程將藝龍和去哪兒兩大OTA都已收入麾下后,攜程可謂OTA獨家大佬,自然將競爭對手轉向了財大氣粗的阿里旅行。
2015年11月,阿里旅行平臺上的眾多酒店合作伙伴受到來自攜程方逼迫商家“站隊”警告,部分酒店迫于無奈,最后選擇退出阿里旅行平臺,阿里旅行隨后確認,而據報道,2015年12月,阿里巴巴表示,從2016年起停用攜程差旅服務,員工需在阿里旅行上進行差旅預訂,隨后次消息也被阿里巴巴集團內網報銷系統的截圖間接證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攜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縱觀目前OTA整個市場的格局,除了攜程和阿里的博弈,途牛、驢媽媽、美團,甚至是傳統大型旅行社等在在線旅游領域的布局也不可小覷,有實力的大型旅行社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布局線上平臺建設,例如眾信+悠哉+窮游網,凱撒+京東;美團、58趕集等生活服務平臺也將旅游O2O上升到戰(zhàn)略高度,2015年8月,,美團宣布完成整體收購TripAdvisor旗下的酷訊旅游網;而作為互聯網電商大佬,京東也沒閑著,在2015年5月以3.5億美元戰(zhàn)略投資途牛……
未來也許還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業(yè)梯隊加入到OTA戰(zhàn)場,而OTA自身需要做的,上游需要匯集可控品質的代理商,下游則為旅客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回歸到真正的代理商本質。
【本文由縱索科技王翼原創(chuàng),更多內容請關注作者微信號:zskj027。更多文章請關注: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謝謝!】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